稻盛和夫则主要宣讲经营哲学,侧重企业家人格与愿景、企业文化与人文关怀。他认为,“正确的企业哲学”在企业里生生不息,这是一种“王道”经营——日本航空公司董事长兼CEO 稻盛和夫
书店里,日本企业家稻盛和夫的书占据着显著位置。过去几年,他常来中国演讲,每次都是爆满;许多网友甚至企业家都为他建立了微博群;多个地方政府甚至邀请他担任经济发展顾问。
稻盛和夫确非个案。这一幕之外,索尼前任CEO出井伸之,也是光环笼罩。他也是中国许多大型企业经营论坛的常客。而在担任爱国者学习俱乐部海外首席专家、百度独立董事后,前不久,他又受邀担任联想集团非执行董事。
活跃的“稻盛和夫”们
出井伸之的作用看上去比稻盛和夫要“短期”。当初百度拉他进入董事会,主要在于拓展日本市场。因为,当初一位美国跨国公司副总对百度创始人李彦宏说,日本是世界上最难进入的一个市场。2006年冬天,当李彦宏在日本参加新经济领袖峰会时,初次见到出井伸之。后来在东京举行聚会时,李彦宏正式对出井伸之发出邀请。
联想董事会拉出井伸之“入伙”的目的也非常类似。前不久,联想官方表示,出井伸之出任非执行董事,将加强公司对日本市场的战略性认知。过去多年,联想市占率名列亚太第一,但在日本市占率却极小。而在与日本NEC的PC部成立合资公司后,联想集团已成日本PC巨头。
出井伸之显然明白联想邀他的用意。他公开表示,联想致力于创造一个新型的全球化公司,这个过程中所面临的挑战,“是最令我兴奋并加入的原因”。
不过,出井伸之已经向联想作出了自己的贡献。前不久他透露,在联想并购IBMPC一案中,他作为一个非正式参与人员,参与了整个并购过程,尤其在企业文化咨询、战略咨询方面。他认为,许多中国企业也将面临同样的问题。
对于联想收购NECPC业务,出井伸之表示,收购是个有效手段。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日本也像中国一样大量收购欧美企业。他认为,与美国相比,日本仍侧重制造业,产业发达技术先进等,美国则偏于金融,对目前中国企业来说更实际。但他认为有钱买下不等于成功,文化整合才是关键,因为卖产品就是卖文化,联想如能让日本人喜欢产品,自然会喜欢中国文化。
稻盛和夫则主要宣讲经营哲学,侧重企业家人格与愿景、企业文化与人文关怀。他认为,“正确的企业哲学”在企业里生生不息,这是一种“王道”经营。
“中国经济正处于激烈变化前夜,拜金主义盛行,很多经营者不择手段拼命赚钱,不走正道,认为人格理念修炼不着边际,但事实绝非如此。”稻盛和夫说,几十年来,他常以一句“何为人?何为正确?”拷问自己与公司经营者。
海尔董事长张瑞敏曾坦陈做企业之初就研究松下幸之助和盛田昭夫。海尔“日事日毕、日清日结、日结日高”由松下“日事日毕、日清日结”提炼而来,海尔的“6S”管理则出自日本质管大师MasaakiImai的“5S运作”。
“日潮”背后中国企业要什么
面对一轮企管“日潮”,也有不同声音。一位知名学院管理学者表示,稻盛和夫等日本企业家固然值得尊敬,但近20年来,许多日企在走下坡路,某些甚至已失去竞争力,日本企业家“用不着”如此频繁布道。
这透露着中国产业的自信,早有苗头。7年前,张瑞敏就曾表示,在全面质管层面,全球没有一类厂商超过日本制造企业。但他认为下阶段胜出的企业应是“做得对”,仅靠规模、质管无法保证取胜。他强调许多日本巨头已失去创新精神。
东软董事长刘积仁则有些敬畏。他曾表示,更愿向老一代日本企业家学,因为他们经历产业的许多阶段,而中国企业还没走到这一阶段。他举例说,当东软成立10年时,富士通80岁的董事长跟他说,企业走过10年,刚开始知道做什么。他把这话转给东芝高层,后者表示走了40年也不知道要做什么。在与日本企业合作多年后,他表示,美企侧重股东与金钱,日企侧重人。如要做长期投资,更愿找日企。
“在管理经验上,中国还处于日本80年代的水平”。许多人认为日本经济沦落,从而认为日本产业、企业失去竞争力,这是误解。
他否认日本失落10年的说法。在他看来,日本GDP下滑,乃是因为大量制造业迁至海外,仅中国便有1万多家企业,吸收日本企业家管理经验,仍是一个长期过程。
相当长一段时间,中国企业对欧美企业模仿得已经惟妙惟肖,动不动就谈财务报表、资本运作等,但往往忽视员工与社会。
“在稻盛和夫看来,如果一个企业只是财务上成功,只对股东好,对员工不好,对社会缺少责任,那算不上成功,也不可持续。”他说。
但这种对于精神层面的强调,是否忽视企管中的量化指标?稻盛和夫对日航的改造过程中,每个指标都可量化到每天、每小时,等于“天天出报表”。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日本制造企业曾引领全球经营理念,大批欧美企业家到日本取经。
这一幕原本可以顺利延续。东南亚金融危机后,欧美产业界开始对亚洲尤其日本产业发展模式大加贬斥,甚至认为正是它拖了美国的后腿。于是,欧美企管理念再度以救世主形象大行其道,这也是1997年之后MBA学位大受追捧的产业背景。
“2008年金融危机后,日本是率先起来反思的国家”。稻和盛夫等日本企业家在中国宣讲的东西,一点都不神秘,大部分都是中国传统文化里的内容,他们的经营成功,恰恰说明,过去多年,“中国企业丢了自己的经营之根”,必须重新找回来,这比请几个日本企业家帮助拓展日本市场更有价值。
上一篇:稻盛和夫:事业机遇取决努力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