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年间,接受我们咨询服务的受众数以十万计,其中,中国企业500强的300多家也是我们的服务对象。
在实战过程中,我一直在研究成功企业经营背后的共性,最后得到的结论是:
无论宏观背景是顺境是境逆,无论产业是老是新,优秀的企业家总能够透过复杂的商业现象,牢牢把握经营的根本——这就是激活小组织和个体,让企业里有更多优良细胞组织。
“一手抓理念,一手抓算盘”,快速培养大量的经营人才,企业就一定能茁壮成长,获得高利润。
中国改革开放已经40年,经济总量在全球也已坐二望一,但全球企业经营管理的范例中,来自中国的标杆却屈指可数。人们津津乐道的仍然是“西方和日本管理思想”。
这与中国40年来经济的高速发展是极不相称的。
500强的中国企业开始登上了世界经济的版图,其中以华为、美的、阿里、腾讯、小米等为代表的诸多中国优秀企业,更是集东西文化与管理思想之大成。
那么,这些成功的中国企业的经营又有什么共性呢?
在与优秀企业的深入接触中,我发现企业之间的差距,不在于信息化手段有多高明,也不是机制设计如何完美,根本性原因在于是否能够找到经营背后的哲学、经营的原理和原则,并坚守到骨子里。
其实,细细思索,经营并没那么难。
2008年我提出“用经营思维去解决管理问题,才能把复杂的管理做简单”,时至今日,经过了无数案例实践,得以验证其为普遍规律。
今天个性化的时代,要重经营,轻管理,才能激活组织。万变不离其宗。
无论时代如何变化,回归经营的本质,培养人才,激活人的潜能,这是永恒的经营命题。
企业即人,没有经营人才的成长,一定创造不出优秀的企业。优秀的经营者,必须以不变应万变。不变的是企业经营的真谛,也就是经营的原理原则,变化的是与时俱进的方法、标准、工具。
所以企业家一定是一个哲学家、思想家,这一点在华为科技股份任正非总裁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当年,我在日本住友化学就已经感受到了日企经营理念的魅力。
令人遗憾的是,中国的企业家总想不断寻求最好的方法来经营企业,喜欢捷径,哪怕已经到百亿级规模,仍然东抄西拼,生吞活剥。
最后大部分企业还是沙滩上的管理,无法体系化,成为贴着宝马Logo的“宝驴”汽车。
今天,传统的管理无法支撑企业再往前走,必须对每个企业进行细分,对细分的小组织进行全面的赋能和赋权,才能激活各个细胞组织,实现从老板的个人经营转向“全员自主经营”,人人都是经营者。
也只有这样,企业才有未来。实际上,这样的经营思想并不是今天的专利,在工业化时代的1970年代就具备了完整的体系,尤其以日本松下、京瓷、佳能、洋华堂、优衣库为代表。
我们的工作,只不过是在巨人的肩膀上,结合信息技术将其进一步升华而已。经营的本质没变,经营的逻辑也就不会变。
小组织经营是今天的一个大趋势。实际上以华为为代表的“铁三角”、打赢“班长的战争”,立邦的“LFG自主经营”,阿里、腾讯、小米等众多企业称呼各异的经营手法,其背后无不藏着同样的几个基本特点:
第一,经营决策权下放,把员工培养成为“老板”;
第二,组织创新,把组织划小;
第三,用算盘让全员参与经营,学会算账;
第四,将管理做轻,经营做重,把企业做成员工的平台。
小组织经营的背后,其实是三种组织形态的进化、跨越:从传统的正三角组织形态,过渡到倒三角组织形态,再转变为无边界组织。
说到底,经营企业就是经营人心!一旦企业家把握住对于人心的思考,那么你就离成功不远了。
所以学习经营管理这门学问,它不应该是知识,不应该是理论,而更应该是一门实践的智慧。
只有企业家的经营理念持续升华,才能真正地引领企业往前迈进。唯有如此,企业家树立大义名分,才能驱动全员的“自主经营”,回归根本。
商业经营是一个关于幸存者的游戏;对企业家来说,成功是偶然的,失败是必然的,失败则是人生的调味剂。
这是一件让人遗憾但不可耻的事情,因为失败往往伴随着伟大的创新和冒险。
从这个意义而言,正是一次次先行者的探索,才孕育了中国企业成功的基因,中国的经营管理也将离真理更近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