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两年来,全球疫情对经济的影响尚未消退,屋漏偏逢连夜雨,俄乌爆发的冲突让全球经济复苏雪上加霜。双重影响下,企业销售额大幅下滑、固定成本费用持续支出、企业出现亏损、现金缺乏,现金流严重不足、员工流失严重,原料/商品紧缺,价格大幅上涨....
诸多企业倒闭清算的故事,仍旧每天在上演。
稻盛和夫说:“萧条是成长的机会”,企业就是应该通过萧条这样一种逆境来谋取更大的发展。
就像华为这些大企业,也是不断跨越每一次萧条,不断地用理念、用价值观、用勇气去迎接每一次企业遇到的关卡,最终在颠覆当中获得巨大的成长。
越是外部环境不好的时候,真正优秀、有价值的企业才会脱颖而出。
道成咨询认为:越是萧条寒冬时期,越要回归原点,企业要越做越小,市场要越做越大,员工要越做越精,产品要越做越好。
越是艰难时期,越要看清企业6大费用,越要勒紧裤腰带过日子。
看清6大费用,勒紧腰带过日子
1)办公费:
一个月10万块钱,基本上没有进一步缩减的空间。
2)其他固定费:
包含了培训、劳保、用品、福利、差旅、餐饮等,这些费用想要在短时间内取得非常大的改变,也很困难。
即便这些费用能够下降到1或2万,但是这对于企业的盈亏平衡来说无疑是杯水车薪。
3)战略费用:
既然是战略性的费用,也就是说它是为了公司的未来,长期性支出的费用,这些费用能不能砍?
例如市场的宣传费用、广告费用、咨询费用、技改费用、大技改等,能不能砍?
这些费用一般情况下我们不建议做大调整,甚至有一些费用不花都是有问题的。因为这个费用不花出去,公司没有未来。
任正非说:不能以后生存下来了,却看不见未来了。没有明天了,这样的生存是没有意义的。
4)资金与利息:
我们贷款的手续费、融资成本等,这一块要减少,其实在短时间内也是很难的。
那么通过这样分析,我们发现金额最大的,而且最容易动手的是:固定人工费和设备设施费。
5)固定人工:
对于固定人工,我们要考虑企业的人员结构是怎么样的?
我们人员是如何来构成的?
直接人员和间接人员的占比是多少?
基层员工和管理人员的占比是多少?
拿出具体的数据来分析,做到精益求精,不浪费每一个人力。
我们有一家客户企业精益做得非常好,好到什么状态?
例如它的投料车间,一个投料的班组有5个岗位,那么按照我们过去的管理方式,5个投料的机器,可能要配5个人。
最后经过他们的测算发现,这5个机器满负荷运转,可能不需要5个人。
从岗位的角度来讲,他确实需要5个岗位。但是从公司的角度来讲,每一台设备每天使用的工时可能只需要6个工时,也就是说一天之中每一个员工有2个小时的工时是空闲的。
这样的情况下,客户企业果断地做出了人员调整,将一个班组5个人调整到3个人,3个人每天工作10个小时,同时员工可以拿到更多的加班费。
我们减少人工成本,可以拿出来给这3个人做奖励,让员工更加的有动力,既提高了员工的工作效率,又降低了人工成本。
这是生产人员的调整。
对于营销型的企业营销人员的思考,是我们营销的管理人员的工资占比应该高,还是我们的一线的业务员或者导购他们的占比应该高。
把每一个员工的工作内容、流程想明白了之后,那么我们就可以拿出来进行人员岗位优化的专案改善。
6)设备设施费 :
常见的设备设置费有:第一,设备的折旧;第二,维修费。
设备维修的费用是有巨大的改善空间的。因为设备维修的费用不光是影响设备设施费,还会影响其他很多费用。
例如我们设备因为故障、切换模具,停工停产。
每维修一次设备,停工停产多少个小时?
设备设计的产能是多大?
同时我们实际产能又是多少?
我们也要把它计算出来。 全部计算完了之后,再用我们的设计产能除以365天,除以24个小时得出每一个小时的产能是多少?
如果我们的设备每维修浪费一个小时,会浪费我们多么大的产能,浪费多少的资源,我们要全部把它统计出来。
最后通过设备的管理,通过算账,让全员都有这种设备的意识,维修费用的自然而然减少。
当然,不能简单地把所有费用当成成本,因为这些费用往往是生产产能大小的体现,同时也是体制力大小的体现,我们要做的不是一味削减费用,而是实现“肌肉型”组织的经营。
越是艰难,越要回归初心
疫情正在深刻地改变了一切,正在重构新的经济格局。它给了我们打击,同时也给了我们重整旗鼓的全新开始。
日本也经历了多次类似的重大危机,如——
1973-1974年的石油危机;
1985年的广场协议之后带来的日元升值危机;
1990年的泡沫经济破灭危机;
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
经历这几次危机,无数的企业破产,但是也有很多企业顺利的渡过了难关。
道成咨询辅导过7K家企业,深切感受到:那些优秀企业和日本那些顺利渡过难关的企业有着共同的特质——
向内进攻坚持精进,以客户为中心,而非仅会盯着竞争对手;聚焦业务,为客户创造价值。
企业要坚守使命愿景,坚持做正确的事,回归经营的原点和本质,坚持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坚持尽精微、致广大、持续改进、臻于至善,坚持以心为本、利他之心、低调谦卑、务实精进,不急功近利、不机会主义,为公司推动下一步的管理变革打下坚实基础。
日本之所以有这么多长寿企业,正是因为他们真正做到了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要回归初心。
当初我们为何进入这个行业?
为何选择这个专业?
我们真正热爱的是什么?
所谓“以此为生、精于此道”,聚焦专业深耕,我们任何岗位都要在行业内建立专业竞争优势,形成小范围内的成就感;
所谓“专业为本、价值为尊”,构建专业能力,遵守职业的游戏规则,把为企业持续创造价值作为毕生的追求。
越是艰难时刻,越要回归初心。
下一篇:为什么阿米巴在中国落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