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确理念就是让员工和老板的想法一致,有共同的事业追求,稻盛和夫曾经说过要提高心性拓展经营,那企业如何塑造自己的经营理念呢?
我曾经见过一位企业家,他直接就把稻盛和夫的“敬天爱人”当作自己企业的理念贴到了墙上,我问他这不是稻盛和夫的经营理念吗?他说没错,我认可,所以我就作为我的经营理念。
其实企业没有必要这样,每一个老板成功的经历不一样,都有自己的价值观,无论什么的价值观,最重要的是和全体员工共有。
员工认可了才能够落地,而不应该是老板自娱自乐。企业有对内的理念也有对外的理念。对外的理念就是怎样用理念去感染你的客户。
比如滴滴打车的理念就是不要让社会上的交通资源浪费,通过滴滴这个软件平台让每个人都能坐私家车,解决交通不便的问题,这个理念的出发点其实就是利他的,这就是思考的价值点。
如果以这种理念为基础,这个企业就存在大义名分,我们常说好人有好报,得道多助,如果你理念的发心是对社会有贡献的,社会上的人都会被你感动,都会支持帮助你,销售额自然也就来了。这就是理念的价值。
然而同理,滴滴平台后来在追逐资本的路上,离最初的经营理念原来越远,所以恶性事件不断出现,让客户也越来越失望。对内的理念就是老板如何对待你的员工的理念。
你是把员工当做赚钱的工具,还是带领全体员工共同奋斗,实现物质和精神的双丰收?如果是后者,那么对于员工来说,老板值得追随,企业内部就形成了一个大家族主义。
海底捞火锅店的创始人张勇说过,要把员工当人看。如果是朝着这种方向去努力,每个员工都能感受得到,那么内部的博弈关系就没有了,人与人的关系就变得很简单,员工也会生活得很开心工作得很快乐。
理念才是一个企业最核心的竞争力,经营理念需要落地,不能单靠大嘴巴讲。
经营理念落不了地的原因有三:一是理念与策略、机制、管理工具不能相互渗透;二是理念缺乏框架系统,三是管理者知行不一。
那么,什么是经营理念?
经营理念是创始人创办和经营企业的发心。换言之,它是企业创办经营者内心的认知,是对人、社会、自然、经济、产业、资本等的哲学观点,是指导一切的经营活动,是制度和思维方式的根本,能够指导30年以上经营。
经营理念不等于普世价值观,它是表达每个企业商业经营与其他企业的经营有何不同的独特之处,体现了企业独特人格特质。
2013年,我们为深圳某国际美甲公司做咨询项目。此公司专注女性美甲,是这个行业的老大。当时做调研的时候,他们的董事长章先生提出只做核算,理念不缺。
第二天就打电话咨询。原来,他们请了职业经理人过来,每天在市场上做营销活动,做策划,销售额大涨。这个职业经理人对设计部门说,完美等于完蛋。一个月推出20款款式,总有一款适合客户。
章先生说,虽然销售额增长,但我们的DNA没有了。我们是行业内唯一一个可以让客户先打款后发货的公司,就是源于十几年来对品质的精益求精。一个款式设计不好,坚决不能上市。如今公司在发展,但不是我想要的,怎么办?
我问他,先生,怎么理解专注美甲行业?
章先生眉飞色舞,“我理解的专注美甲行业,是让每一个开美甲店的人都能成功。
现在农村有很多小男孩小女孩要在城市扎根,很难,但他们一年只要投入3万元,开美甲店。
做得好,一年可以赚十几万,这样这群人能够在城市扎根。”
他一讲完,他的太太马上不同意,这不是在培养竞争对手吗?如果他们不和我们合作,怎么办。
他的太太曾经是世界美甲大赛的裁判长,世界美甲协会的副会长,她所理解的美甲行业是一种美丽的指甲,女性一旦用了我们的美甲,就感觉赏心悦目,心情愉悦。
她的话还没讲完,公司另外一个股东立马反驳,如果美甲店只卖美甲,是活不下去的,应该围绕着美甲展开假睫毛、美瞳、护理等一系列产品,所以是一种整体的美的享受。
三个高管对公司理念的定义不一样,那么员工该听谁的呢?于是,他们开始讨论,一个下午过去了,最后董事长突然把桌子一拍,说:
“我们为什么要赚那么多钱?我们花得完吗?我们在东门步行街,深圳最繁华的位置有一千多平方米的办公室。如果一次性付款买下,至少上亿吧?
既然钱花不完,那么,要这么多钱干吗?我就想为国家做点贡献,行不行?即使他们不买我们的产品,那至少我的理念实现了,我也有存在的价值!”
所有的人都目瞪口呆地看着他,其中一个高管感慨,当即表态,“我第一次发现我们所做的不是单纯的赚钱,而是做有价值的事情。如果你想这样干,我们都愿意跟着你干。”
就这样,该公司统一了经营的理念:帮助每一个美甲店成功。因为这一条理念,成立了中国第一所美甲培训学校,一个新的业务出来了。
过去很多经营者总认为企业的理念很明确,事实上,因为缺乏清楚的阐述、描述,导致每一个人的理解都不一样。
经营理念是创始人风风雨雨一路走过来,一些关键事件对其人生观价值观产生了影响,并把它总结锤炼以后,明确什么事情能干,什么事情必须干。
它是创始人生命的体验报告,不是口号。理念必须为了满足员工的物质与精神双丰收而存在的,必须要利他,最后才能成就自己。
当年我在住友化学任职,就已经朦胧地感受到了日本企业是用理念经营企业,而我们中国的企业家则是千方百计用手段,强调用各种管理方法来经营企业。
一个企业的发展最后取决于企业家。作为一把手,你的哲学思想,你的经营理念进行持续的升级,才不至于有天花板的存在,你才能真正地引领一个企业的员工往前面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