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哲学可以赋予企业一种优秀的品格,其能唤起全体员工的工作热情、改善的智慧,当下亟须在中国的经营者心中播下健康的哲学之根。”
模块思维与系统思维是相对于管理咨询与经营咨询的两种不同思维模式。
模块思维是只看到局部的思维方式;系统思维是把一个完整的系统分成各个小的组成因素,然后分析各个组成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的思维方式。
为了更直观地理解二者的区别,我们来看这样一个故事。
一位旅美华人由于背部疼痛到美国的各大医院寻求治疗,几乎所有的医生都告诉他必须通过手术才能解决问题。
当他回到国内就诊时,医生听了他的描述之后,并没有直接诊断,而是让他先走几步看看。结果,医生得出的结论是:
“你的问题不在背部,而是在腿上。你的腿长度并非完全一致,这增加了背部的负担,才引起疼痛。”
最后,他没有动手术,而是听从医生的建议,换了一双厚度不同的鞋。
经过一段时间的恢复,他的背痛消失了。
而如果仅仅为了治疗背部而在背部寻找原因的话,问题可能根本得不到解决。
经营企业也是如此,如果我们为了解决某个管理问题而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不能深入问题的本质,那么一定会造成事倍功半,走很多的弯路。
经营咨询强调从系统的高度来解决复杂的管理问题,找到问题的根源后再重点突破。
1
经营咨询更加注重理念的贯彻
经营咨询和管理咨询在展开的过程中都有其必要的工具系统。
然而,一切工具都有缺陷。工具就好比一把菜刀,人们可以用它切菜,制作出美味佳肴;而如果有人用菜刀来伤人,它就变成了一个凶器。
这种事例告诉我们:工具本身是没有善恶之分的,差别完全在于使用者的意图和理念。
同样的工具,在用于正确的目的时,能够成为有益的工具,而用于邪恶的目的时,则是歹徒的帮凶。
同样,对于企业经营管理来说,绩效考核等一切制度都属于工具,如果缺乏正确经营理念的支撑,就很难期望有好的效果。
歹徒行凶时,他的肢体只不过是意念的工具,而犯罪的根源在于他的灵魂。
当企业雇佣了一名员工,如果只是雇佣了他的躯体,而没有雇佣一个拥有正确理念和思维方式的完整人,那么,一切管理工具和方法的作用都必然是非常有限的。
想要彻底解决企业经营管理的问题,必须通过经营理念的渗透产生作用。
也就是说,唯有将工具系统赋予灵魂,才能真正推动企业的持续进步。
如果不能把正确的理念传达给员工,员工的意识水平就不可能得到提升。
那么,员工就会认为企业的KPI考核就是为了奖罚、为了克扣工资。
一旦这种思维方式在员工中蔓延,那么再好的KPI考核指标设置都很难发挥出积极的作用。
考核绝不是为了扣工资,更不是为了将员工分成三六九等,其根本目的是为了帮助员工进步,是为了培养人才。
所有的制度和方法都有与生俱来的缺陷,唯有用理念来驾驭,制度、工具才能真正成为推动企业发展的助推器。
制度的设计要从一切为了培养人才出发,贯彻正确的经营理念。
经营咨询传授给企业如何从正确的经营理念出发,量身定制适合本企业特点的经营工具系统,实现理念的贯彻。
让员工像老板一样思考、决策和行动,实现全员的自主经营,彻底释放企业潜能。
2
经营咨询要以哲学为基础
稻盛和夫在中国的盛和塾讲座中,曾多次围绕同一个主题发表演讲。
这个主题就是:企业经营为什么需要哲学?
很多人向他咨询管理问题,发现他会从哲学开始讲解。这是他与其他经营大师的一大差异。
他在拯救日航时,让我们深刻地认识到他作为经营顾问的一面。
与传统咨询以方案制作为中心、以追求方案的科学性为首要目标不同:
稻盛和夫在进驻日航之后,并没有一开始就集中精力试图为日航拿出什么样的改革方案,也没有告诉日航人自己过往的成功都运用了什么样的经营方法。
而是将经营哲学的导入作为日航改革的首要任务。
改变日航全体员工的“心”,成为稻盛和夫要完成的最重要课题。
企业经营不好,大多数人认为员工能力不足是关键,决定人成功的关键取决于个人能力的不同。
甚至很多企业经营者还抱有这样的观念:跟我讲虚无的理念,还不如告诉我一个有效的管理工具和方法。
可是在稻盛和夫看来,一切问题的根源都在于人们是否违背了哲学原理。
企业问题久久得不到解决,根本不是员工能力的问题,而是因为人们的思维方式有问题。
他总结出了著名的“成功方程式”,即人生·工作的结果=思维方式×热情×能力。
思维方式作为最核心的要素摆在首位。
综观世界范围内任何业绩持续优秀,乃至基业长青的企业,成功的秘诀都取决于是否具有出色的“经营哲学”。
经营哲学可以赋予企业一种优秀的品格,其能唤起全体员工的工作热情、改善的智慧,当下亟须在中国的经营者心中播下健康的哲学之根。
企业经营离不开哲学,经营咨询离不开哲学。
上一篇:公司亏损,应该问罪哪个部门?